名稱:李媽媽雲南米干

客語拼音:四縣:liˋmaˊmaˊiunˇnamˇmiˋgonˊ

別名:雲南米干

名稱:李媽媽雲南米干客語拼音:四縣:liˋmaˊmaˊiunˇnamˇmiˋgonˊ別名:雲南米干

推薦分享

Share

資源連結

連結到原始資料 (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)

後設資料

資料識別:
識別資料:HI1106000068
著作者:
普查人員:藍智慧
主題與關鍵字:
類別:美食
關鍵字:雲南、米干、眷村文化
描述:
美食特色:雲南米干類似於客家的粄條,但是比較薄,比較粉一點。配合特殊的調味醬及湯頭成為獨特的雲南風味。米干製程:在來米磨漿→用特製鐵鍋(現有三口直徑有84公分)蒸熟→取出放涼→披在竹竿上→每天早上第一片做好的米干切片後祭拜灶神→麵體完成湯頭製程:材料蒜末、紅蔥末、番茄、家傳豆豉、辣椒粉、豬絞肉等蒜末、紅蔥末爆香至金黃→加豆豉→加辣椒粉→加番茄→加絞肉炒勻後煮約1.5小時即成湯頭基底(全程不加一滴水)食用時加入大骨熬煮的高湯中即可。
歷史源流發展概況:客庄中的眷村文化雲南美食 早期眷村伯伯由大陸各省隻身來台,攜帶家眷的也不在少數,所以許多飲食文化也由這些外省媽媽傳承下來,而干城五村最著名的應為雲南美食,有米干、豌豆粉、涼粉、涼蝦、紫米飯團、辣香腸、滷味等。除了保留其特殊風味外,還保留著我們這些眷村成長的子弟們深深的記憶。報導者玉占女士昭和16年(1941)生擺夷族人,於民國48-49年跟隨國民政府由緬甸撤軍後來台。先至屏東後遷台中新田,住在成功嶺時沒鍋、沒碗的與軍人一同吃大鍋飯,一家人住營房中的上下舖一年多。最後在民國50年才遷至由蔣夫人提議興建的干城五村定居。這批曾由電影異域拍攝記錄的義胞們,來台後分佈於屏東、高雄、南投清境、龍潭等地。漸漸的與當地文化融合,各自發展出各地不同的眷村文化及飲食。
歷史源流發展資料來源:地方耆老口述
家戶受訪者口述
普查人員自述
日期:
建檔日期:2011-06-15
格式:
數量:1
範圍:
所在地:桃園縣 龍潭鄉 龍祥村

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

引用資訊
直接連結

評分與驗證

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

star star star star star